感人事跡
有夢不去付諸行動,是注定不會成功的。這位外國青年的夢想是成為c羅,雖失去雙腿,但他的已經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了。
今年22歲的穆罕默德-阿布杜拉來自孟加拉國首都達卡,2017年前他被一輛飛馳的火車奪去了雙腿,但他卻夢想成為像c羅一樣的足球巨星。他現在是輪渡站的搬運工,工作之余在國家體育館進行足球訓練。
失去雙腿之后,阿布杜拉根本沒想過自己還能踢足球。“我從來沒想過我還能踢足球,甚至都沒想過走路。車禍之后,我只能待在輪椅上,當時我以為從此以后我就要在輪椅上度過余生了。”阿布杜拉說。
但是阿布杜拉不想就這樣放棄。“我不希望等著別人照顧我,我討厭看到我自己無助的樣子。于是我決定挑戰一下自己,開始試著走路。
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一開始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最后我終于成功了?,F在我可以和其他人一樣走路、工作、踢足球。”
阿卜杜拉的童年非常凄慘。7歲的時候,阿布杜拉的母親離開了家,父親又娶了一位妻子,阿布杜拉受不了,就離家出走了。“我非常想我媽媽,我就從家里逃出來了。我只能睡在馬路上,乞討為生。幾個月后,我終于和我的祖母找到了住的地方。”
2017年,阿布杜拉失去了自己的雙腿。他在火車開動時想拿下一件行李,但是他的腿不小心滑到了鐵軌里,火車碾過了他的雙腿。
阿布杜拉被火速送往醫院,但是沒能保住雙腿,大腿以下全部被截肢。
截肢之后,阿布杜拉只能獨自待在醫院里,沒有家人來看他。病情好轉后,醫院把他送到了當地一個孤兒院。
阿布杜拉在孤兒院的學校學習了18個月,后來還是逃走了。“我非常迷茫,害怕自己被困在輪椅上,不知道我能干什么,。我跑掉之后就在街上待著,我的情況很適合乞討,人們經常給我錢。”
但是阿布杜拉一點都不開心,他不想一直靠乞討為生。“我的上肢力量很強,我想找到我能干的工作。后來我開始賣報紙,存了一點錢。”
阿布杜拉小時候就喜歡足球,但是失去雙腿后他就喪失了對足球的興趣。他在街上生活時,看到很多男孩在踢球,心里又燃起了對足球的熱情。
“看他們踢足球的時候,我也有點想玩了。但是他們不讓我一起踢,這讓我非常沮喪。”
“他們覺得我踢不了,連個機會都不給我。我只能和小孩子踢。慢慢地,我的技術越來越好。”
制度大全網-www.jenniferpennacchio.com-,為您精心編輯整理本文,轉載與引用請注明出處。
2017年,阿布杜拉得到了當地一個非政府組織的救助。這個組織專門幫助無家可歸的街頭流浪兒童。阿布杜拉在這里待了2017年,之后被轉移到大男孩的避難所。
這個組織中有一個足球教練,他鼓勵阿布杜拉追求自己的足球夢,還幫助他訓練。“我一開始只能用手,后來在隊友的鼓勵下,我可以用自己僅剩的殘肢踢球了。”
現在,阿布杜拉在國家體育館接受初級訓練。“大家看到我也能踢足球的時候,都非常驚訝,他們說一個沒有腿的人怎么能踢足球呢?我會證明給他們看的。”
阿布杜拉很想成為職業球員,他的偶像是c羅,覺得自己和c羅的風格很像。但是足球領域現在還沒有為殘疾人設立的比賽。
庇護所每天只提供一頓飯,剩下的兩頓飯他得自己解決,他不得不一邊工作一邊踢球。他每天在輪渡站工作8個小時,能賺到100達卡(約合人民幣9元)。“不工作我就沒飯吃了。”
雖然阿布杜拉非常喜歡足球,但他知道自己可能實現不了夢想了。“如果我有機會成為職業球員,我會感謝每一個幫助過我的人,但是現在沒有人幫助我。我想發揮我的天賦,但或許這只能是一個夢想了。”阿布杜拉說。
感人事跡
雖然沒有殘疾人聯賽,但足聯并沒有阻止殘疾人踢球,為夢想做好準備肯定是好事。阿布杜拉到這里就告一段路了,我們會持續關注。
篇2:學習李淑芬感人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李淑芬的感人事跡心得體會
在反復學習李淑芬的感人事跡之后,心靈受到一次強烈的震撼,心頭被一種不朽的精神鼓舞著、感動著、滌蕩著,仿佛整個身心都經歷了一次不同尋常的洗禮,從骨子里煥發出一種原動力,推動著自己更加堅定的履行自己政府干部光榮職責的決心。決心以李淑芬的感人事跡為標尺,時刻丈量自己,規范自己,使自己懂得感恩、懂得奉獻。
感動之一:人生的意義在于敢于擔當。
信任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正是旭日村的的村民的這種信任,像一種無形的助推力,在李淑芬心中泛起強烈的責任感,她在村民的聯名下,在村民的信任之舉下,果斷的承擔起拯救旭日村的這份艱巨責任,一如反顧的返回這片貧瘠的土地。她的這種決心和膽識,是我們每位共產黨人都應該學習和具備的,在我們心中都會不斷的泛起波瀾,不斷地變成一種無形的動力,這種動力會不斷的推動我們在工作中不懈努力,拼搏進取,追求進步。
感動之二:人生的意義在于懂得回報。
用百姓的一句話講:吃水不忘挖井人。李淑芬作為下鄉知識青年,在五??h沖河鄉旭日大隊插隊3年,在這三年中,李淑芬與當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得到過村里的百姓的關心和愛護,她的情感已經深深的扎根在這片熱土上了,雖然30年過去了這里仍然是她的牽掛,不斷的為當地百姓無私奉獻,那里的橋承載著她的奉獻,那里的電井流淌出他的殷切,那里的有限電視有著她對百姓的文明傳播,那里的土地留下她不盡的足跡。李淑芬的慷慨解囊,為當地百姓解決了燃眉之急,改變了貧困落后的局面。這是值得我們干部學習的精神。
感動之三:人生的意義更在于把一手糟牌打好。
旭日大隊在當時是及其落后、貧困的村落,可后來在李淑芬的領導和努力下不斷走訪、調查、溝通、協調,克服重重困難,甚至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從不言放棄,一心一意為改變旭日而不懈努力著,通過努力拼搏,旭日村不斷變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并因此她也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和尊重。這樣一個昔日及其貧困的村落,在李淑芬的帶領下走上了富裕。村子的舊貌換新顏,就是不爭的事實,她證明了了李淑芬的能力和水平。這種能力及水平不是一般人都具備的,這需要一定的膽識和魄力,這是我們應該長期學習的。
感動之四:人生的意義在于心存愛意。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中有愛,才會有善舉,心是支配行動源泉。李淑芬只因為心中充滿了大愛,才會舍棄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才會放下這種小愛,毫不猶豫的投入旭日的改變和建設當中。正是這種愛才會助推著她的行動,才會煥發出她的一系列的奉獻之舉,才會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不朽的豐碑。百姓才會對她有無限的崇敬和愛戴。
李淑芬同志的無私忘我,甘于奉獻,敢于擔當,不屈不撓。在自己曾經插隊的村子建設的過程中,灑下了無私的愛的種子,這種子在她離開之后也會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她永遠活在旭日村民們的心中。激勵著旭日村民不斷地為建設自己的家鄉而努力奮斗。
我們要學習李淑芬放棄安逸,扎根農村,服務群眾的嘔心瀝血的崇高境界。
調整好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讓自己真正融入農村這個大家庭,大環境之中,先當好百姓,再當好公仆。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以農民的孩子來嚴格要求自己,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為民服務,為農民辦事一定要耐心細致,不厭其煩,真正做到“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一定要牢記百姓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時刻謹記百姓是水,我們是舟,只有水豐盈,平穩,我們才會順利的劃槳開船,才會乘風破浪,揚帆向前。
我們在工作中也要向李淑芬那樣,即具備善良、懂得感恩,又要有謀略、有膽識,同時還要敢于同障礙做斗爭,勇敢的掃除障礙,堅持真理,實現愿望,在心中還要不斷地勾畫愿景,對于工作要有前瞻性,要與時俱進,通過努力不斷改變生活,改變面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一個對于人民有用之人。
通過學習了李淑芬的事跡,作為鄉組織委員,我深感責任的重大,與其心動不如行動,我要把學習中所得付之于我的工作之中,讓自己煥發出百倍的精氣神,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揮下,組織全鄉黨員干部深入學習李淑芬的光榮事跡,讓李淑芬的光榮事跡,不斷流傳,讓李淑芬的形象在黨員干部的心中不斷地高大。同時我在工作中會以此事跡為榜樣,踐行自己共產黨員的光榮職責,無私奉獻、克己職守,為衛國鄉的百姓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做到為民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篇3: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感人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感人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名字已傳遍全國,她將成為影響一代教師的楷模。5月8日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導致雙腿高位截癱,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至今仍未脫離生命危險。她目前的病情更牽動著人心。每人含著眼淚排著長長的隊伍,目送著張麗莉同志從佳木斯的醫院由二輛最先進的救護車轉往哈爾濱的一所醫院,這個不平凡的瞬間感動了國人,也深深震撼了我們,我們落淚了!
教師張麗莉勇救學生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學校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張麗莉老師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行為,值得我們全社會來學習。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的百姓。我們要向“最美教師”學習:人們通過各種方式為這位“最美女教師”祈禱、祝福。崇高的師德,源于我們教師心中的大愛。張麗莉老師在失控的汽車沖向學生時,在生死一線之際,沒有考慮自己的人身安危,而是義無反顧地一把推開了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壓的事跡再次向社會傳達了教師的美,彰顯了一位人民教師無私、偉大的品格。她用行動來詮釋“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嚴謹篤學,勇于創新,為人師表,無私奉獻,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這一我們教師一生努力的目標。這樣的教師,對得起“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稱得上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張麗莉老師在自己的生命和學生生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生,用行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無私大愛,展現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師德。更向全體工作在教育戰線的人民教師們莊嚴地宣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尚的師德仍是教師不懈的追求,是我們千千萬萬普通教師的驕傲和自豪,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學習她那種大愛、舍己為人的精神和高貴品質。今天,“最美女教師”的付出,讓我更加堅信著愛的存在、愛的無私和愛的偉大。社會呼喚教師師德的高尚,更需要師德高尚的教師。我們要向張麗莉同志學習:
一、學習她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
張麗莉同志面對生死考驗,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助學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英雄的壯舉詮釋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是當代優秀青年的杰出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她的高尚情操,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去。
二、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崇高職業精神。
張麗莉同志參加工作以來,用她的全部熱情和勤奮進取鋪設了無悔的從教之路。她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在師傅課堂上聚精會神,一直堅持聽課5年,事發當天還連續聽課兩節,聽課學習成了她的一種習慣。她承擔兩個班的教學任務,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她把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心上,一視同仁,寧可放棄休息時間也不愿放棄一個孩子。在初三一次考試中,王睿同學的語文成績很不理想,心情不好,她擦去孩子的淚水,像媽媽似地說:“孩子,再哭我會心疼的。來,老師幫你分析原因,咱們一起努力把成績提上來?!币幌?,讓孩子心中的悲傷全部融化在這溫暖中,變成了向上的動力。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為師者對職業的熱愛,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份情感、一份無私、一份熱愛。我們要學習他的崇高思想,牢記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
三、學習她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
張麗莉同志母親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爸爸一個人撫養她讀完大學,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寬裕,但她連續三年每月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資助貧困學生。由于學校維修,初三學生搬到第四中學,離家遠的孩子很多,有些孩子來不及吃早飯,她就自己出錢買一些餅干放到班級。學生生病了,她買營養品去看望;學生過生日,她在黑板上寫上祝福的話;夏天天熱,她在地上撒水為學生送來清涼;冬天天冷,她用電水壺燒水給學生送來溫暖;體育課下大雨,她把自己的傘和衣服讓給學生;家長會天氣熱,她自己掏錢給每位家長買冰棍;放學時學生等不到家長,她主動打車送孩子回家。正是這種愛心,這種責任感,熔鑄了師魂的真諦。我們要學習她高尚的師德,恪盡職守,甘為人梯,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學習她勤奮向上、追求卓越的崇高職業理想。
張麗莉同志的座右銘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經常在網上進行教育教學交流互動,積極參加市、區、校的教學教研活動,還自己出資購買了大量的學習資料,專業水平得到了較快的提高。在年輕的班主任當中,她是最讓家長信服的好朋友、領導放心的好同志、學生喜歡的好教師。她用執著的熱情收獲了累累碩果,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她工作像“拼命三郎”,每天早來晚走,經常帶病工作。我們要學習她勤奮進取的精神,加強學習,爭創一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學校是教師教書的場所,同時也是育人的場所,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我決心以“最美教師”為榜樣,她的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的態度,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實實的做事,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我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本職工作,克盡職守,愛崗敬業,將自己的工作不斷推向前進,取得優異的成績;向英雄教師張麗莉學習,就是要學習她對學生的關愛和臨危不懼、舍己救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精神。
關愛學生是我的責任,青年學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優秀杰出的接班人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事業是人類崇高的事業,我要向抗震救災的英雄學習,熱愛教育事業,嚴于律己,教書育人,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向英雄張麗莉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用生命所闡釋的師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不僅要努力學習,為人師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而且要不斷進取,頑強拼搏,使自己的行為成為世人學習的典范。
相關制度職責